实验室刘子由教授团队在胸主动脉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 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2025年2月5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子由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Hypertension发表题为“Autonomous Epinephrine Release by KCNJ5 Mutation Drives Familial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KCNJ5突变通过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ADD),为TADD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治疗靶点。

TAAD作为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以其高隐匿性和高死亡率著称,常被喻为“沉默的杀手”,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但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根治方法。因此,进一步研究TADD的分子机制和药物治疗迫在眉睫。

研究团队在临床发现了一个TAAs家族,成员都在30多岁罹患高血压,但未表现出马方综合征的典型特征。通过遗传学分析,锁定KCNJ5 p.R242Q为候选致病突变,尽管该基因已知与原发性醛固酮相关,但此前未与血管疾病建立直接关联。

为验证该KCNJ5突变是否与TAAD表型相关,团队构建Kcnj5+/R242Q敲入小鼠模型,发现该变异致小鼠终身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和胸主动脉扩张。在机制研究层面,团队突破性发现KCNJ5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表达,并揭示其突变通过钙离子通道持续激活引发肾上腺素自主分泌,最终驱动TAAD发生,构建起“KCNJ5功能异常→肾上腺素分泌失调→TAAD发展”的因果链条。

        该研究为调节高血压预防TAAD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望改变胸主动脉瘤诊疗策略,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

实验室学术骨干段艳宇副教授、吴成龙硕士研究生、赖政洪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子由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4.2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