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工作总结暨首届学术年会

作者: 时间:2024-01-18 点击数:

1月18日下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工作总结暨首届学术年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出席会议并致辞。校领导廖伟、叶军明、彭维杰出席会议。

EB572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工作总结会,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廖伟主持,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彭维杰从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工作思考与下一步打算等五个方面,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报。第二阶段为学术年会,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叶军明主持,会议邀请了郑勇、黎晓、吴素珍、谢仁箭、胡宇峰五位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恰逢其时——蛋白质机器动态调控规律解析与精准医疗》《染料木素磺酸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油茶肉质果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生物润滑协同自适应水凝胶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应用研究》《内质网蛋白RTN4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

774E0

张小康指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阶段性建设验收,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小康强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我校建设的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获批立项建设,对于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立项建设以来,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和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使实验室成为了赣南及周边地区医疗辐射能力强和科技服务水平高的重要基地。

张小康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要积极学习国内高水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红医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结合自身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优势与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实验室研究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张小康要求,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形成鲜明研究特色。进一步明确整体思路和总体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地方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寻找有机联系,形成鲜明的、具有赣南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加大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引进力度,提高学术影响力,注重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的培育,积极申报重大科研任务,为促进学科发展、解决关键科技问题以及为国家、地方、区域发展决策提供科技支撑。要全面规范运行管理,建设一流重点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产生高质量开放研究成果;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承办和参加学术会议,并注重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

张小康强调,学校各部门(单位)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实验室朝着高水平科研机构目标迈进,努力成为该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D0A4

(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廖伟主持工作总结会)

85844

(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彭维杰作总结报告)

9BFF3

(党委委员、副校长、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叶军明主持学术年会)

F29AC

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